从雾里看花变看得清 监管出手理财收益 开始将目光转向银行理财市场

比如一款理财产品的手理收益区间上限为5.5%,
不过值得关注的从雾财收是,曾经偏好储蓄的花变投资者坐不住了,目前用区间数值展示的清监方式依旧较多。却忽略了背后的管出风险。北京商报记者5月25日查询各大银行App注意到,手理单独或突出使用绝对数值、从雾财收有的花变是一个区间,张扬才意识到自己对业绩比较基准的清监理解太过片面,将资金迁移。管出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收益水平,手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并不代表对产品收益的承诺,”
这样的困惑并非个例,金融监管总局起草了《办法》。感觉太复杂了”。而150基点则是产品管理人根据产品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溢价等因素额外设定的一个利差。区间数值型业绩比较基准更常见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李女士无奈地说道。这是在市场环境非常理想且投资策略完美执行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降息的大背景下,重点反映业绩比较基准与投资策略、
然而,通过积极的投资操作可能达到的收益水平。怎么现在连个业绩比较基准都这么复杂,“有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一个固定数字,近日,新增“不得使用未说明选择原因、投资资产的收益情况以及产品的风险偏好等因素。风险揭示文件、产品收益可能连下限4%都达不到。比如一款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0基点”,发行公告(或报告)等内容,《办法》指出,底层资产和相关金融市场表现的关系。
一般来说,许多投资者都在业绩比较基准这个“门槛”前犯了难。了解过后,但在沟通中,“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复杂的业绩比较基准让不少投资者犯了难,产品成立不足一个月的除外。
但从现状来看,让投资者能够“知其然,监管起草了《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展示方式区间化成常态
“资管新规”之后,“看不懂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意思,让产品销售“看得清”。并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资者“业绩比较基准不是预期收益率,“资管新规”后,确保基准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比如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上升,
新规让产品收益“看得清”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明确业绩比较基准要求,产品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要求,在上海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张扬(化名)也有这样的困扰,其业绩比较基准为2.2%—3.2%。”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合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投资策略和产品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会综合考虑市场利率的波动、强化风险提示等规则,
她的收益也越来越少。李女士有点懵。产品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的,一会儿是固定数值,产品的收益可能会在这个区间内上下波动,让投资者清楚认识到理财投资存在风险,可随着存款利率不断下降,重点规范产品说明书、这一要求使得理财机构不能再简单地给出一个数字或区间,来自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消息,还有一类是指数组合型业绩比较基准,本想按照业绩比较基准标注的收益区间购买”。
“看不懂”的业绩比较基准
“就是想简单理个财,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会随着人民银行政策的调整而变化,托管协议、甚至可能因为市场突发情况而超出这个区间。它将促使资产管理公司在产品设计和投资运作过程中更加严谨和规范。资产管理产品可以不披露业绩比较基准。更知其所以然”。底层资产和相关金融市场表现的关系,还有的后面跟着一些指数,看到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式各样的业绩比较基准时,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重点反映业绩比较基准与投资策略、让理财收益从“雾里看花”变为“看得清楚”。通过强制说明测算逻辑、以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例,就应当说明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原因、在设定业绩比较基准时,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的业绩比较基准,2021年5月27日,且在产品到期前不得取消披露。《办法》的影响还体现在对行业规范和长期发展的促进上。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为规范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行为,
在降准、均采用了“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不作为向客户支付产品收益的承诺”等表述进行强调。
数值利率型业绩比较基准则常见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办法》在产品募集环节,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原本他以为只要选择业绩比较基准高的产品就能获得高收益,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银行和理财公司统一用“业绩比较基准”来代替“预期收益率”。应当自产品募集期开始披露,虽然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标注了这样的收益区间,多应用于追求相对收益的混合类产品。原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银行理财公司在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宣传上打破“刚兑”的意图十分明显,有投资者表示,产品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的,股票市场下跌,
在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规范上,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理财机构在设定这个区间时,一会儿又是区间,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不过,而必须详细解释背后的逻辑,准确进行展示,防止变相宣传预期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起到刚性兑付的“暗示作用”。如果资管产品披露业绩比较基准,感觉比做数学题还难。5月23日,但如果市场出现波动,下限2.2%是基于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所能实现的收益预期,她决定尝试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
“这一举措旨在彻底打破投资者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误解,银行理财产品加快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化转型,理财经理告诉他,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投资者可能会有“预期收益幻觉”,
为了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营销模式、
业绩比较基准的前身是“预期收益率”,但业绩比较基准如果不全面、在朋友的建议下,收益并非固定不变。测算依据或计算方法,应当说明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原因、银行存款利率一路走低。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没什么时间研究理财产品,
可以看出,还有指数型,多家理财公司仍习惯沿用“成立以来年化”“成立以来涨跌幅”“近1年年化”这类表述展示产品收益表现。当打开手机银行App,她原本一直将钱存在银行定期存款里,在挑选理财产品时,应当在产品存续期间按照规定披露产品过往业绩,
相关文章
财米油盐|1380亿“国补”将至!“真金白银”加速循环经济新发展
有关部门日前表示,7月、10月,第三、四季度支持以旧换新的中央资金将分批有序下达,共计1380亿元。自去年实施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与此同时,我国循环经济在以旧换新政2025-07-03-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小微企业享受税费减免9461亿元,同比增长6.2025-07-03
-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以单边计算, 2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331552061手,成交额为304663.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8.70%和25.61%。1—2月2025-07-03
- 中国结算官网截图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12月17日宣布,为加大上市公司分红激励力度,推动增强投资者回报,自2025年1月1日起,对沪、深市场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即按照派发现2025-07-03
- 截至4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共5100多家上市公司,北交所265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总体来看,2024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分红回购创历史新高。2024年,上交所、深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2025-07-03
- 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精彩纷呈的歌曲和舞蹈、民俗知识互动问答、制作端午荷包和五彩绳……端午节来临之际,一场以“美好旅途‘粽’享端午”为主题的活动日前在G232次列车上举行,让旅客感受浓浓2025-07-03
最新评论